查看原文
其他

去美术馆

ECHO 回响之外 2023-11-10



 ©



ECHO

设计之旅



艺术的神奇魔力,为无序与奔波中的我们提供了维持平稳呼吸的"救心丸"。


如今,城市与社区的体验升级与价值彰显,逐渐从"速度与高度"转变为"文化与艺术",艺居生活逐渐流行,理想生活被艺术浸润,作为精神滋养地的美术馆又会呈现何种姿态?


本期设计之旅,我们走进8家独具特色的美术馆,立体感知环境、人文、艺术、空间,体悟城市多面多彩的现代艺居生活。



阿那亚艺术中心尝试突破艺术中心与公共空间的固有定义,强调重新找回人的情感价值,将建筑内部的环形庭院作为社区居民的公共活动空间。© Pedro Pegenaute





汉江旁、银湖畔升起了一座闪着金属光泽的美术馆,远观如“银色梯田”,俯瞰如石子落入湖面激起层层涟漪,它没有围墙、所有的观众可以直接走到美术馆房顶,它是国内最大规模的混凝土单体民用建筑,它便是武汉琴台美术馆。



美术馆鸟瞰  © 田方方 



起伏的屋面以略显抽象的等高线阶梯状造型完成, 阶梯的侧面是银色的金属表面,顶面则为白色的石子和低矮的绿植,有蜿蜒曲折的屋面栈道让人穿行其中。



屋顶上的蜿蜒步道  © 田方方



美术馆内部空间与起伏的屋顶造型相结合,展墙既是展馆的墙面,也是起伏屋顶的支撑结构,内部空间排布错落有致,23米的超高层高与纯灰色的光影环境,给予游客强烈的视觉冲击。



起伏屋顶下的独特展厅空间  © 田方方





1999年,以"人与自然——迈向21世纪"为主题的世界园艺博览会在昆明成功举行,成为"春城"昆明历史上的高光时刻之一,园区至今仍在开放,也成为一代昆明人心中难忘的记忆。


但20年后的今天,随着时代发展、社会飞速前进,园区面临着资源业态单一、缺乏文化包装、后续发展乏力的问题,故植物科学画家曾孝濂和昆明当代美术馆馆长聂荣庆选取巴基斯坦园和越南园进行改造,新建一座专业展示动植物博物画的小型美术馆。



在巴基斯坦园和越南园旧址上生成的曾孝濂美术馆。© 王策



将园区既存物(preexistence)定义为“新遗产”保护并加以延续(persistence),没有砍伐一棵树木,原有的巴基斯坦风格凉亭、碑文、大理石栏杆和壁龛、石头座凳都被完整地保留在了美术馆当中,成为新美术馆的一部分。



原有大理石栏杆、壁龛与美术馆完美契合。©小野工作室 © 王策



红砖作为室外铺地材料被包裹到室内,又延续到室外,画作有节制地开放、面向庭院的观景框,内和外的边界被模糊,人们在参观画作的同时在室内、室外和半室外空间里穿梭。



真实的雨林生态系统与植物画作相映成趣。© 王策



通透的凉亭、依地势而起的台阶,温润的风、阳光和鸟儿都可以穿越这个建筑,建筑与自然相互交融,真切的感受美、大自然与生命的崇高礼赞。



为了避免开挖条形基础或者地梁,美术馆的墙体从架起的钢结构横梁上倒挂下来,墙身底部只需要跟地面进行简单的连接固定,美术馆展墙更显轻盈,交错弯曲间,形成了丰富的内部和外部。 © 王策





将艺术精神注入社区文化,社区艺术馆将成为一种新生活方式。


云美术馆通过它展出的作品与人互动,链接每一位业主的情感,同时也是社区跨界艺术、与世界链接的通道,让社区更有温度,业主可通过艺术作品扩展他们精神生活的边界。



空间融合艺术精神并与社区生活触发共鸣。© 肖恩



美术馆的尺度不大,为了延长展线,在美术馆的四周做了一个回字形长廊,廊道狭长且暗黑的环境,为艺术创作围合出一方静谧领地。



长廊空间的艺术展览  © 周振冬 © 毛彦钧 © 肖恩



物理空间的营造是一个社区的起点,而需要长期耕耘的是人在其中的生活形态、意识形态。


云美术馆遵循策展思维,驻留艺术,亦可与社会各界合作,举办各种展览,对于业主家庭、小孩都具有全方位的帮助,让社区成员了解艺术并参与其中,慢慢产生一种良性的循环模式。将艺术与社区生活融为一体——艺术也可以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通过艺术展览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毛彦钧 





作为鞍山第一座关注当代艺术生态的美术馆,钢美术馆肩负着城市艺术地标、文化共享平台的双重使命。


原为1983年建成的鞍钢党校俱乐部礼堂,为融入与回应现代人的生活,换上了红砖外衣,取名钢美术馆,单字“钢”既明确又暧昧,从实体出发可以引人联想到地域的历史文脉、公共空间的氛围、艺术策展的风格趋向等抽象的美术馆品质。



图1:80年代鞍钢党校俱乐部礼堂原貌  © 鞍钢党校

图2:改造后的钢美术馆   © 毛鸿依



此次改造将双旋转楼梯作为空间的“绝对的主人公”,它是链接两层展厅空间的通道,也是美术馆的主入口,设计师取消墙壁、柱子等对空间的划分占有,让其在舞台正中央扭转身姿,拔剑起舞,宣告主权。



一层展厅富有装置意味的双旋楼梯 © 毛鸿依



双旋楼梯始于两个入口,逐渐旋转延伸并在二层释放为单个出口,步履速率的不同使得漫步于两者间的视线不断重叠、交错、互望,而由于身体持续的旋转领先于视线的及时更新,导致视觉逻辑产生暂时性的迷惑,形成了三维空间上动态的“视觉暂留”效果,因此在垂直方向形成了随机式的看与被看的互动式空间体验。



双旋转楼梯设计细节  © 山上人



美术馆内部设有展览空间、艺术家工作室、设计工作室、咖啡厅、餐厅等多功能业态,强调公众使用及“人”与“美术馆”身份的建构,以打开落寞城市重新焕发生机的可能性。



图1:美术馆交通空间

图2、3:工作室与咖啡厅 ©毛鸿依



结合北方气候特点,庭院景观运用静水设计,在冬季,静水池内侧变成由片岩堆叠的池底,形成旱地景观。



静水景观中倒映着建筑与树的关系,视野缓缓展开,整个画面形成立体多维的空间意象呈现在我们眼前。© 毛鸿依





在遠洋集團 ·蔚蓝海岸园区内,三个住宅组团交汇处的一片开阔绿地中,把约1300㎡的建筑分解成不同的单体,结合围墙、走廊和灰空间变成一个粽子形的3600㎡场所,即独白美术馆。



图1:独白美术馆设计图——轴测图  © Wutopia Lab

图2:独白美术馆鸟瞰图   © Seven W



在斑驳的影子中,涉水而行,六株水上树,微风中低声摇头独白,所有风景和声音以及思考都缓缓展开成画。



致敬倪瓒的六君子图,结合北方气候,以松、榆、柏、枫、栎、朴达到以云林绘事入建筑的意境。© Seven W © CreatAR Images  © CreatAR Images



独白美术馆是个复合功能的场所,可以让不同人同时在里面的不同空间以一个人一种艺术方式独处。


从光线破角而泻的小剧场开始,进入艺术长廊,沿着忽明忽暗的长廊,静谧的水院景观慢慢展开,经过色彩斑斓的瑜伽室,来到明亮、高洁的展览室和画室,然后光线变暗,道路变窄,尽端若有光,那是在云雾中的舞蹈教室。



图1:写生空间  © Seven W

图2、3:瑜伽室与舞蹈室  © CreatAR Images





厦门千户之屋致力打造集艺术与沉浸式体验的故事美术馆,带领玩家感受时空交错的遗憾之美。


入口处以巨石阵为原型开启通往新世界的交错空间,筑起一道虚与实的任意门,地板成为唯一主要光源,根据不同场景变化发出不同光效,时间和空间在此静止和扭转,几何体的分布、排列形成了由众多小世界集合的地带,让玩家在交错、穿插、重叠的视觉空间感受现实与虚幻的轮回与碰撞。



以巨石阵为原型的入口设计  ©刘星昊__言隅建筑空间摄影



设计与科技完美演绎抽象艺术概念,让人沉浸式体验。一棵穿过天花板的大树,它究竟要通往何处,或许是另一个平行世界,引人无限遐想。



未来感的树空间   ©刘星昊__言隅建筑空间摄影



等候区仿佛无人之境的自然乐园,一抹夏日清凉游走在纯粹的白色之间,极致、纯净,犹如开启故事前的平静。



等候区  ©刘星昊__言隅建筑空间摄影





将文化艺术与市民的日常生活相融合,东莞洪梅美术馆为市民创建了一个开放、复合、多元的日常精神空间,并由此提高城市形象,加强东莞与周边城市乃至全国的文化交流。



天井为中庭提供了充足的光线  ©Benmotang



莞城水乡,盛产荷花、睡莲,设计师以“水”“荷”“月”等为意向进行空间叙事,构建出“荷塘月色”、“接天莲叶无穷碧”的情景感,创造沉浸式艺术空间体验。



以荷叶为原型的艺术装置  ©Benmotang



曲线之美在于其具有更丰富的生命力与艺术性,随着弧线的变化、视觉的延伸,让我们在一步步探寻中看到藏匿于形体中的惊喜。


设计师以流动的弧线构筑不同的形体,并以此划分出不同的展厅与功能区域,迂回曲折,藏隐之间,步移景换,这也正是对岭南园林意境之美的提取。



下沉式映画厅,圆形阶梯式下沉设计,具有强烈的向心力,引导观众在此聚合。©Benmotang





X美术馆旨在成为北京年轻一代的新文化场所,当代艺术正在我们这个信息爆炸且相互交织的时代中持续发展,面对各种不确定的因素,TEMP以“如何将艺术品悬挂在墙上”这一最基本的问题为出发点,重新思考艺术空间的可能形态。



一个鼓励创新和激发未知可能性的艺术空间。©金伟琦

借助定制的赤陶砖构件,金属材质的夹子得以被置入墙壁的缝隙,使绘画、装置、投影仪甚至白色墙壁都可以被悬挂在这个墙面系统上。这种做法使得X美术馆超越了寻常的白色方盒子空间,为观者带来一种全新的布置和展示艺术品的方式。© 金伟琦 ©TEMP



由两条线组成的“X”图形寓意着最基本的交互形式,与美术馆在多学科方面的努力形成呼应,除了艺术家之外,X美术馆还展示来自建筑师、科学家、工程师、音乐家和设计师的作品。



X字母在入口处呈现为两根相交的H形结构柱。©金伟琦



对于将北京作为活动中心的各个领域的创意人而言,X美术馆将成为一个独一无二且富有凝聚力的场所,它的设计向人们展示并例证了一种新的当代美术馆范式。



美术馆的南立面覆盖着由54个灯箱构成的矩阵。这些突出的方形结构在灰泥墙面上投下整齐的阴影,并会根据太阳的位置发生角度和长度的变化。到了夜里,嵌入结构内的射灯将点亮外墙,创造全新的光影图案。同时,这些结构也可以用来悬挂巨幅海报或用于各类美术馆活动的宣传。© 金伟琦



 ©



编辑 | 诗婷

图片来源丨网络、谷德设计网、摄图网

平面设计 | 王津   排版 | 诗婷

监制 | JAY

新媒体运营 | JEAN

品牌运营 | 子溪、侯雨



 往期精彩回顾 



豪宅先锋设计力 | 池陈平:向空间的“精神高地”进发


回响名词解释:侘寂


广州:生猛鲜活的多元城市



 ©


扫码添加回响之外编辑部官方微信

更多精彩内容等你来发现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